來源: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:2020-03-26
詩歌是有節奏和意境的,詩歌朗誦的同時也要符合文字本身的邏輯性和情感表達,下面就來看看訓練方法吧!
一、誦出節奏
詩歌是有意蘊,有節奏,有邏輯情感的。如重音、輕音、節拍、合轍、押韻、詠嘆等等,詩歌有一種強烈的韻律感、節奏感和意境感。詩歌的節奏,遵循事物的規律和變化;詩歌的節奏是一種語言的變式,長長短短、高高低低、急急緩緩。要讀出這些變化,我們必須追逐詩人的心靈和步入他創造的意境之中去。
片段訓練
假如/我是一只鳥,
我也應該/用嘶啞的喉嚨/歌唱:
這/被暴風雨/所打擊著的土地,
這/永遠洶涌著/我們的悲憤的河流,
這/無止息地/吹刮著的激怒的風,
和那/來自林間的/無比溫柔的黎明……
——然后/我死了,
連羽毛也腐爛在/土地里面。
為什么/我的眼里/常含淚水?
因為/我/對這土地/愛得深沉……
二、誦出意境
片段訓練
天門中斷楚江開,
碧水東流至此回。
兩岸青山相對出,
孤帆一片日邊來。
——李白《望天門山》
作者寥寥數語勾勒出一幅江出青山、孤帆遠影的絢麗畫面。朗誦時,扣住“斷、開、流、回、出、來”幾個動詞,山水景物就會躍躍欲出,將讀者帶入雄奇闊遠的意境之中。
“天門中斷楚江開,碧水東流至此回。”朗誦時要讀出江水穿過天門山,激越和回蕩的氣勢。體會沖出三峽的長江水,由西向東緩緩流來,因受天門山之阻,湍急的漩渦的意境。“兩岸青山相對出,孤帆一片日邊來。”寫江水咆哮著猶如一把長劍,將巍峨的天門山劈做兩半,滔滔江水,奔流東去,浩渺無際的天邊,一輪紅日冉冉升起,一條帆船遠遠馳來。
讀詩賞文,縱目遠眺,煙波浩渺之上,孤帆紅日,江山如畫。短短四句二十八個字,構成的意境是那么優美、壯闊,令人恍若置身其中。
以上就是詩歌朗誦的節奏和意境訓練方法,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班老師建議大家可以收集一些優美的詩歌,方便大家訓練,久而久之就會掌握相應的方法!
說明: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(QQ:1624823112),萬分感謝!
官方微信
微信掃一掃
官方微博
微博掃一掃